【毛記專題】邊個話香港冇靚明信片?

每次打開信箱,見到朋友旅行時寄畀自己嘅明信片,都會覺得感動。物輕情義重,雖然明信片嘅重量唔多過30克,但載住嘅係朋友喺外地對自己嘅思念。

 

要寄明信片唔使去到外國嘅,喺香港過緊扮工生活嘅你,其實都可以喺香港寄返張屬於香港嘅明信片。

 

書信情懷

「同電郵唔一樣,你要用更多嘅心機去寫一張明信片;有時仲可以識到唔同嘅筆友,佢哋可能會無啦啦寄塊樹葉畀你,雖然唔係咩貴重嘢,但收到都好窩心!」

 

機緣巧合下,Ivan遇到Postcrossing-一個交換明信片嘅網站,令佢重新執返起枝筆,喺冷冰冰嘅科技世界,拾回書信嘅熱度。

 

花時間寫一張明信片,留底嘅唔止係筆墨,而係情感上嘅交流。

 

去到開自己嘅cafe,工作漸忙,Ivan都冇放棄寫明信片嘅衝沖勁,同多位熟客仔交換地址,去旅行時都不忙寫返幾張過下手癮。

 

本土明信片 

 

啱啱開始玩Postcrossing嘅Ivan,仲未開始有自己印製嘅明信片,唯有喺淘寶同埋普通書局買住嚟「頂檔」。

 

「但真係好唔靚吖嘛,嚟嚟去去都係大佛呀、天星小輪,啲相都唔知有冇十年前...」

 

十年間,香港嘅轉變,大家有目共睹,皇后碼頭拆卸、維港愈變愈窄、街上充斥水貨客,究竟而家嘅香港,仲係咪好似明信片上咁風光明媚?

 

「你話呢...細個嗰陣係見英女皇,而家...」

 

以前見開嘅紅色郵筒已經成為回憶。

 

Ivan笑指就算景點冇變,但香港人生活嘅轉變卻非常大。

 

「我前排搬返由細住到大嘅天水圍,發覺乜都畀領匯收購哂,想搵間文具舖都冇。其實,有好多以前習以為常嘅事已經唔存在,就好似十幾蚊一個M記餐都冇咗好耐啦...」

 

或者香港嘅商業化係特色,但香港人嘅生活先最可以代表到香港,Ivan希望可以留住大家日常生活嘅細節。每人眼中嘅香港都獨一無二,唔可以只用幾個地方將香港定型。

 

香港人有幾可見到就到維港夜景?但街頭小食、茶餐廳等等,就充斥喺我哋生活中。

 

就算係玩都要認真,為咗香港可以有更多代表性嘅明信片,Ivan同幾個中學朋友,聯同幾位識設計同學,設計印刷唔同嘅本土明信片,喺旺角嘅格仔舖寄賣,從2012年開始慢慢「搞大件事」。

 

 

同一般明信片大相逕庭,Ivan話其實好多嘢都可以做香港嘅明信片,只要係對香港人有關。對於設計師嘅作品,Ivan嘅要求得一個,只要說服到佢係集體回憶就可以,一棵樹一枝筆都冇問題。

 

「啊...另外一個簡單條件,就係一定要係香港人。香港人設計代表香港嘅明信片,同其他人講香港嘢。」

 

明信片日漸式微,Ivan認為自己更有責任去傳承。喺機械化嘅香港,堅持為大家帶嚟更多貼地嘅明信片,將大家對香港嘅集體回憶蔓延下去。

 

回憶保存

 

明信片不只係生意,仲係紀錄嘅重要工具。

 

雨傘運動其間,Ivan同拍檔偕同攝影師朋友,自資印刷十萬張佔領嘅明信片,喺金鐘海富中心派發畀佔領人士,短短幾日就派完。

 

 

「我哋只係想大家永遠記得呢件事。」

 

冇從中謀利,冇販賣同情,只想記錄大家曾經為咗保存香港嘅核心價值而奮鬥。

 

除咗旅客之外,亦都有唔少香港人會買返香港嘅明信片嚟收藏,比例甚至去到一半一半。

 

「我哋都有文化上嘅義務,如果將呢啲回憶記低變成明信片,大家就可以喺回憶未消失前,關注到身邊嘅事同物。」

 

宣揚郵寄精神

 

幾個月前,Ivan同朋友喺灣仔開咗一間以航海為主題嘅cafe。

 

除咗寄賣明信片外,仲提供不同工具畀食客「即席揮毫」,寫返張明信片畀自己或者朋友。

 

 

1:1嘅ER郵筒呀!寫完再放入郵筒,Ivan佢哋就會定期將郵件寄出

 

Ivan笑言希望可以感染更多人認識本土明信片,重新認識「新得嚟又有啲舊」嘅書信。而「香港郵意」亦會積極推出唔同形態嘅明信片,同埋請願香港郵政局改革,令大家知道原來寄嘢都可以咁好玩!

 

香港郵意 明信片主題咖啡廳

地址:香港灣仔安樂里1號地下D店

毛記電視網站 · 版權所有 · 不得轉載 Copyright © TVMOST.COM.HK All rights reserved